• 学校主站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科研管理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科科研 > 科研管理 > 正文
赵塔里木教授“跨界民族音乐研究”学术讲座在院举办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07日 10:39阅读次数:)

赵塔里木教授“跨界民族音乐研究”学术讲座在院举办

为拓展我院师生学术视野和把握学术前沿动态,2016年5月5日(周四)下午14:30在重庆师范大学三春湖会议室,我院邀请中国音乐学院赵塔里木教授举办题为《跨界民族音乐研究——以在中亚传承的中国西北民歌为例》的学术讲座。赵塔里木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音乐与舞蹈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长;曾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此次讲座由音乐学院院长张礼慧教授主持,参加讲座的有音乐学院全体教师、在校研究生、本科生。五月重庆的骄阳丝毫没有阻挡重师音乐学院学子求知的热情,讲座还未开始,会议室已座无虚席,同学们都满怀热情、带着期待的目光等待着赵塔里木教授的到来。   

 

讲座于两点三十分准时开始,首先由张礼慧院长致欢迎辞,然后由重庆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志军为赵塔里木教授颁发重庆师范大学客座教授聘书,正式聘请赵塔里木教授为音乐学院客座教授,这也是我院第一位音乐学客座教授。本次讲座主要介绍“跨界民族音乐研究”这一新领域,赵塔里木教授从多年扎实的“田野”工作经历与学术研究经验入手,通过在中亚传承的中国西北民歌为例向我院全体师生展示了跨界民族音乐领域的最新动态。

 

赵塔里木教授分别从“何为跨界民族”、“为什么关注跨界民族的音乐文化”、“其研究价值以及学科建设的意义何在”以及“研究的基本路径和方法有哪些”这四大方面详细的介绍了跨界民族音乐研究的意义和价值。首先赵塔里木教授对“跨界民族”这一概念以及“它的形成、分布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解释。跨界民族因传统居住地被现代政治疆界分隔而居住于毗邻国家的民族,我国陆地边境地区有32个跨界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亚、中亚、东南亚中南半岛地区。所操语系主要有阿尔泰语系、汉藏语系、南亚语系、印欧语系。跨界民族的音乐文化有共同的历史渊源,既存在着历时的传续,又有共时的延展。这些独特的音乐文化对我们深化民族音乐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以及重要的学术价值。

 

赵塔里木教授以在中亚传承的中国西北民歌“东干民歌”为例,分别从东干民歌的历史和社会文化背景、语言文字、文化教育和宗教信仰几大方面的介绍了国内跨界民族音乐文化研究的现状。东干人是19世纪末从中国西北迁入中亚俄属地区的回民,今日的东干人所保存的传统文化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清代中国西北地区民间文化的面貌,东干民歌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干民俗,仍继承着中国陕甘传统,为东干民歌在中亚地区的保存提供了适宜的文化环境。讲座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赵教授对于东干民歌采风的录音,以《毛李子花》为例,这首东干民歌是由当地民间艺人所唱,其曲调与我们所熟知的《茉莉花》相类似,其曲调、歌词、乐器伴奏的细微变化等方面都具有中亚地区独特的风格。赵塔里木教授认为通过对东干民歌的描述和研究,可以为中国民歌史研究提供一个活的参照系,从而反观中国西北乃至更多地区的民歌一百多年来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轨迹。既可形成境内外相关民族音乐文化信息的相互参照,也可以互观其不同时空中的继承与延展,拓展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范围,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跨界民族音乐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为中外音乐文化的沟通和交流以及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提供信息和理论支持。除此以外,赵塔里木教授通过自己多年扎实的“田野”工作经历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关于研究方法和路径的建议,同时还展现了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术研究方法,为同学们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本次学术讲座过程中赵塔里木教授缜密的思维、幽默的谈吐、开阔的视野赢得了在场师生的赞誉与肯定。他在讲座中提到的跨界民族音乐研究的新视角也为民族音乐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学术之窗,最后,学院老师同学踊跃地向赵塔里木教授提出问题,赵塔里木教授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耐心作答,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和严谨的学术作风为我们呈现出跨界民族音乐研究的未来发展前景,接着张礼慧院长对本次学术讲坛进行总结,讲座在全体师生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讲座结束后同学们意犹未尽,围着赵塔里木教授进行深入探讨、合影留念,久久不肯离去。

 

综述撰稿人:王迪、武文佳

 

热点文章
快捷通道